中国人寿财险:创新“保险+服务”模式 护航四川绿色发展
2025年08月15日 18:53: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如何运用金融保险力量守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在四川,一项以“保险+服务”为核心模式的金融创新实践,从“湖泊水质保险”切入,有效化解城市水环境管理者的担忧,并逐步将这份保障延伸至湿地生态系统及清洁能源工程,展现金融护航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创新破题:织就“一湖清水”防护网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水质和市民生活。”谈及过去水环境管理压力,成都市龙泉驿区相关项目负责人坦言。引入“湖泊水质保险”后,这种担忧悄然化解。
“最大的感受是心里有底了。”该负责人表示,“这份保障机制很完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意外事故导致东安湖水质监测指标低于III类水质,触发赔付条件,保险公司将按照实际产生的污染清理费、控制污染物扩散费用等进行赔付,最高额度达1000万元。”他特别强调,“中国人寿财险不仅提供经济补偿兜底,更引入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建立常态化水质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他们和我们的监测力量形成了互补,一旦数据异常,预警信息马上联动,我们就能更快响应处置。” 这种“保险+服务”的模式,如同一道无形的防护网,让管理者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令他感触的是,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的员工自发组成“志愿护卫队”,定期参与湖岸巡查、清污行动,这种政企携手守护一湖清水的行动,正是成都建设生态友好城市的生动注脚。如今,东安湖水质稳定达标,成了市民休闲的“安心湖”,更以碧波潋滟的姿态,向市民生动展现这抹清澈的“生态蓝”。东安湖项目的成功实践,是金融力量精准化解生态治理痛点、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深化探索:守护湿地生命共同体
从守护“一湖清水”到呵护“湿地生灵”,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步履不停。继东安湖湖泊水质保险后,公司在省内再次推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为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8200余亩湿地提供逾400万元风险保障。
遂宁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依托长江支流涪江滋养,形成总面积达14.8平方公里(规划扩展至30平方公里)的湿地景观。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固碳减排、防灾减灾、维系区域生态平衡的关键屏障,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栖息地,堪称城市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瑰宝。
为守护这座城市的“生态绿肺”,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深入调研,量身定制专属方案。该保险以湿地公园管理部门为投保人,以湿地内的草本、灌丛等生物多样性关键栖息植被为保险标的。保险期间内,若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生态系统受损,影响鸟类、底栖生物与微生物生存繁衍,保险公司将承担主管部门为生态修复投入的必要、合理费用。
创新不止于产品本身,更贯穿服务全流程。公司优化理赔机制,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高效监测损失,与主管部门紧密协作,确保灾后第一时间查勘定损、快速支付赔款,为生态修复争分夺秒。更具突破性的是,该公司探索“保险+信贷”新模式。携手兴业银行,以观音湖湿地碳汇收益权为质押,成功为相关企业发放了800万元四川省首笔“附带绿色保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贷款”,为湿地生态的长期稳固提供了叠加保障。“保护好四川的湿地资源对维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这款保险是我们守护西部生态安全、水安全边界的又一关键举措。”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
服务大局:赋能绿色能源新动脉
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的绿色实践,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其生态地位举足轻重。公司立足省情,服务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已成功为巴拉水电站、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昌都芒康昂多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重点项目提供风险保障。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相关项目提供风险保障逾50亿元,有力支撑了西南绿色能源基地的建设。
从化解“一湖清水”之忧,到筑牢湿地生态屏障,再到护航绿色能源动脉,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以创新产品设计、专业的风险管理、主动的志愿服务和跨界的金融协同,持续丰富“绿色金融”的实践内涵,生动诠释了国有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守护绿水青山的核心使命与责任担当。这些扎根四川的生动实践,正是中国人寿财险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坚实注脚。
未来,中国人寿财险将坚定不移地走好这条道路,持续深化模式创新。公司将在积极探索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新模式的基础上,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需求,为生态环境领域关键项目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继续深耕绿色保险实践,为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风险保障与全流程服务支持,以实际行动为金融强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程上,坚实的金融保障力量,正让“生态蓝”与“生态绿”共同绘就中国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陈之乐)
编辑:郭幸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