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8日讯 文化如何振兴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2022年12月23日“全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座谈会”在四川汶川举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以人为中心 振兴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主旨报告。他说,乡村振兴的五大主题: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文化是核心、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的愿景是诗歌境界,而文化则是“诗眼”“词眼”“文眼”。
李后强指出,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而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乡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是乡村文化的“诗眼”“词眼”“文眼”。
李后强强调,人造的才是文化,本质是人化,主体是人,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所有文化的核心、第一要素。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是人,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要大力培育文化传承人、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卓越工程师。
李后强指出,对于文化而言,生产不是目的、保护也不是目的,消费、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必须具有“用户意识、消费导向”。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发展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方向——以人的美好需求为导向;发展方法——与时俱进,继承与发展,解决人才与市场主体缺失问题,建设文化园区、基地、既要保护也要经营。
李后强强调,必须“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实现五个突破”:一是突破民族局限,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二是突破表达局限,坚持文化基因DNA不变,但表达形式要变;三是突破地域局限,要立足本地,走向世界;四是突破时间局限,文艺创作要把历史、现实、未来融合一起,作品要成为永恒,必须揭示事物本质、真相、进行前人没有的创新;五是突破人才局限,坚持以本民族人才为核心,吸引其他民族的人参与。(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