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税务三八节人物特辑——驻村“外乡人”成村民“心上人”

2022年03月07日 20:53: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妍

“我来自山东农村,是乡村的土地养育了我。如今虽身处异乡,但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每一处乡土都值得我们去奉献、去回报。”2021年7月16日,孙永敏拖着厚重的行李箱来到了距离四川广安城区15公里的护安镇双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彼时的她,面对异地的陌生却并不孤单,因为陪伴她开展帮扶工作的,还有她最亲切的家人。

主动请缨,“一个人”带领“一家人”驻村帮扶

2020年6月,在得知经开区税务局将下派干部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后,孙永敏没有多想,便第一个主动报名。“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立志要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大学毕业后我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还专门就读过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生,在县委、乡镇也都有过工作经历。我有志愿、有经验,希望组织能考虑选派我为驻村干部。”

孙永敏言语迫切、有理有据,但此举却着实让单位的领导犯了难。熟悉情况的同事都知道,孙永敏来自山东,平日里只会讲普通话,对本地方言知之不多,加之孙永敏的丈夫是四川资阳人,常年在外工作,双方父母也均在外地,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5岁半,一个4岁,就靠她独自一人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由于家庭的负担本就过重,领导也不忍心再给她的工作“加码”。

眼看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单位同意,孙永敏也没有放弃。为了解决家庭情况所带来的“后顾之忧”,她开始劝说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丈夫去农村创业,这样不仅可以一家人团圆,还能利用专业知识共同帮助当地村民致富。起初丈夫并未同意,毕竟从城市搬迁到农村,不仅要放弃在城市里打拼的事业,即将上小学的大女儿的学业也将受到影响,同时还可能面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现实难题。面对丈夫的疑虑,孙永敏并未轻易放弃,一方面她针对家庭问题一一妥善给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她也向丈夫郑重表达了驻村帮扶的强烈志愿,丈夫被她的坚定决心所打动,最终表示支持。于是,孙永敏马不停蹄去到护安镇双碑村提前熟悉了解,为自己及家人寻找可租住的闲置空房,并再次向单位主动汇报争取。最终,她以实际行动如愿说服单位领导,正式成为了护安镇双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而后,她利用4个周末的假期时间,将两个孩子从城区转学到附近的观塘镇幼儿园就读,并与丈夫一同完成了选房、租房及搬家事宜。

租住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家具老化、水电不畅等各种问题,孙永敏都乐观应对。“有全家人在这里陪着我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已经非常满足了。”看着经过一番简单布置后的温馨小家,孙永敏笑着说道。

倾心倾力,“一个人”心系“一群人”分忧解难

“村委会来了一个讲普通话的女娃娃,见着谁都笑眯眯的。”“是啊,她听得懂我们说话不哟”......孙永敏刚来不久,村里便开始讨论起这个外地来的“第一书记”。为了更快融入当地生活,孙永敏开始试着学习四川方言,在走访入户时努力用蹩脚的方言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聊家常,现场时常一片欢声笑语,也快速拉近了她与当地村民的距离。

在走访中,孙永敏了解到,双碑村有一个地质灾害点,在距离地面30多米的山顶上有两块几十吨的危石,其中一块中间已经出现了裂缝且缝隙在逐年变宽,看起来岌岌可危。而就在危石正下方,还居住着7户村民,一旦危石发生坠落,后果将不堪设想。目前省上虽然已经对这里立项整治,但从申报到工程实施完要等到2023年。彼时正值雨季,危石下隐患丛生。为了妥善安置村民,孙永敏向村委会建议将村上目前未使用的旧活动室作为地质灾害安置点,这一建议得到了村委会的采纳。于是,孙永敏用最短的时间为村民购买床铺、蚊香、食品等必备的生活用品,迅速将安置点布置完成,并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在下雨天时及时撤离。

2021年9月的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一想起危石下的村民,孙永敏放心不下,立刻从家中出来并叫上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赶赴安置点查看情况。当发现常年独居的89岁老人程代碧还未到达安置点时,孙永敏十分担心,立即赶往程婆婆家。由于程婆婆听力不好,她在雨中一边敲门一边呼喊20多分钟后,程婆婆才终于应声。孙永敏迅速为程婆婆穿好衣服鞋袜,小心翼翼地护送她去安置点休息。而后,她又马不停蹄地转身继续去帮助其他村民,全然无暇顾及自己早已满身雨水和泥泞。

除关心大家的生活外,孙永敏也非常关注双碑村60余名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她主动联系经开区税务局机关党委,争取资金为每个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布置村委儿童室为他们提供看书学习场所。“孩子是家的希望,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家才能越来越好,有什么困难我一定尽力帮你们解决”,每到一处有孩子的家庭,孙永敏都这样说道。正就读初三的学生张丽(化名)家中原是贫困户,父亲是聋哑人,常年在外打工,张丽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2014年脱贫后家中的生活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面对张丽即将就读高中的学费,家里依然感觉负担较重。了解这一情况后,孙永敏再次联系经开区税务局寻求帮助,最终成功促成经开区税务局、村委会及学生本人共同签订三方协议,由经开区税务局资助张丽在内的2名贫困学生直至高中毕业。

办好实事,“一个人”带动“一村人”创业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双碑村有一处2.5公里长的道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车辆出行极为不便,村民们纷纷表示想申请政府修路。为了满足村民们的希望,孙永敏迅速开始行动。由于修路无专项修缮资金,孙永敏只能向当地企业寻求资助。她先后拜访了十多家企业,有的婉言拒绝,有的直接吃了“闭门羹”,她只能自我安慰说“没把我们赶出来就行”。奔波近一个月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3家企业愿意资助1.8万元,用于购买80吨石子和30吨石粉。铺路材料到位后,她主动带领20多名村民们齐心协力、挥汗如雨,仅用4天时间便将坑洼崎岖的道路铺平修缮,使附近50余户村民得以便利出行。“孙书记,谢谢你!你真是为我们干实事的好干部。”看着刚修好的便民路,10组组长方一权激动地给孙永敏竖起了大拇指。

修路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双碑村常住人口青壮年不足,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如何带领大家致富,成为了摆在孙永敏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走访,她发现村上目前有三处未使用的闲置项目用地,合计1000余亩。经过与村委会协商讨论后,大家决定复耕撂荒地,推进种植水稻、大豆,解决村上部分农民“无地可种”问题,同时积极争取企业投资,租地雇佣村民开展羊肚菌种植试点。羊肚菌种植时间为冬天,只需养一季时间,其余时间村民可继续种植水稻,既不影响土地种植收入,还能获得土地租金,帮助村民增加劳动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除基本的农作物种植外,孙永敏还积极为双碑村村民探索致富新项目。经过多次奔波调研,孙永敏发现在当地周边餐饮店里,兔子很受食客们的喜爱,衍生出的肉兔养殖产业在当地具有一定市场,同时肉兔养殖劳动量少、成本低、风险小,对双碑村村民来说这个新项目再适合不过。那么该让谁来带头试点养殖呢?孙永敏将目光放在了自己丈夫身上,丈夫学过畜牧兽医,也有相关工作经验,由他来试点养殖不仅可以省下聘请技术指导员的资金,减少创业成本,还能避免由村民来承担试点养殖的风险,今后还能免费为村民做技术指导,随时帮忙解决问题。这一想法顺利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两人很快在租住的房子外搭建了一个小规模养兔棚,最初购买了40多只种兔,两个多月的时间便获利2000多元。于是,孙永敏主动上门将种兔购买、养殖繁育、市场供应的心得经验一一与村民们分享,并将部分种兔免费送给有意愿的村民尝试养殖。如今,双碑村已经有4户人家先后开始跟着养殖肉兔,预计每户年收入将增加上万元。

对这个新来的“外地书记”,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春节期间,村民纷纷主动为她送来大米、红薯、鸡蛋......但她非要用比市场价还高的价格买下来,煮好后还挨着往村民家里送。“这些东西是大家对我最好的嘉奖,这份荣誉我当然要与大家分享。”孙永敏笑道。

“这里虽然不是孙书记的家乡,但她始终把我们村上的所有人都当做家人一样在用心照顾,在为我们村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村里人也早就把她当做心里的亲人了!”双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雪燕感叹道。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一家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村人,孙永敏不畏环境艰苦,把异乡当做故乡,不惧艰难险阻,与村民同心同向,她将一腔热血挥洒在双碑村的每个人心里,更汇聚在乡村振兴时代大潮中无数奔涌前进的细流里。在我们可能看不见的角落,还有千千万万像孙永敏一样默默投入驻村工作的小小身影,他们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托起每一个希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用心用情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周艾琳 周芯宇)

广安市税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