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生活城市鲜明特质 精准监督护航成都服务业发展

2021年08月18日 10:07:51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本网编辑

市纪委监委“阳光回应·为幸福发声”聚焦成都市商务局

8月17日,由成都市纪委监委联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打造的“阳光回应·为幸福发声”融媒体直播特别专栏,聚焦成都市商务局。直播中,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容,市纪委监委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毛国洪,带队市商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与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一起,围绕深化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重大决策部署展开互动交流,阳光回应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城市新消费场景构建等热点话题。

聚焦重点项目、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防范和纠治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做好精准监督护航成都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彰显生活城市鲜明特质,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城市能级同步提升、相得益彰?

“一方面,我们将从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做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聚焦重点项目、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坚决防范和纠治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成都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熊飞说,同时有效实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卸下思想负担,大胆干事创业。

市纪委监委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市商务局党组成员毛国洪表示,下一步的工作中,派驻纪检监察组将聚焦商务中心工作任务,加强政治监督;紧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在开展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监督检查方面,要着力堵住餐桌浪费端口。

毛国洪说,将加强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监督检查,积极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常态化疫情防控

稳定促进消费市场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充分释放两千万人口的消费能量,成都如何做?”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容现场回应,重点致力于打造消费新场景、扩大消费新供给、搭建消费新平台、培育消费新品牌。

“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年消费市场面临很大下行压力,对此商务部门有哪些具体举措稳定促进消费市场?”现场,节目监督员、成都市人大代表付天力提问。

“在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机制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市商务局流通产业处副处长冯宇介绍,从疫情发生以来,市商务局陆续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以促进新消费引领提振内需的行动方案、关于持续创新供给促进成都新消费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等,争取在大的政策环境下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典范。

打造新场景、培育新生态,成都坚持“一场景一示范”。推出八大示范消费场景、十大特色消费场景、城市消费地图等给市民提供新产品、新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业态的打造上,成都瞄准新的消费赛道,“比如说首店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这种新的赛道,重点瞄准医美、汉服、三国文化等,以新消费、新业态来塑造新的美好生活。”冯宇表示。

“受疫情影响,市民有必要储备两个月的粮、油、肉吗?”线上,有市民提出问题。

“目前我市主要的粮油肉水果蔬菜等价格都是比较稳定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对这些重点的生活必需品物资进行加工和供给量的建设。”冯宇举例说,比如濛阳批发市场,目前蔬菜日均交易量超8000吨,白家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也超3000吨。此外还建立了24家的重点商业保供队伍。“请市民朋友放心,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实力保障全市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选取12个成熟社区

打造便民服务圈

修鞋、修家电、配钥匙、改衣服……分布在居民生活“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小商铺,是城市烟火气的直接载体。近年来,社区商业已然成为各城市商业发展的新指向。此前,成都提出要以社区为基本场域,打造幸福城市“成都样板”。截至目前,成都社区商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到底如何?在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全覆盖上,今年还会重点做些什么?

市商务局国际美食处副处长张晏用一组数据证明了成都社区商业的活跃度。成都拥有品牌连锁便利店6500余家、餐厅11万余家、茶馆2万余家、酒吧3000余个,均列全国第一。此外成都拥有咖啡馆3700余家、公共图书馆23个、书店3500余家,均列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成都餐饮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836.4亿元。

数量充足的同时也需要结构的优化。去年,《成都城市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导则》发布,根据预计消费距离的敏感度和频次,提出了14项基本便民业态,还配备了社区养老、学前教育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创业共享等11项品质提升业态。

“成都在积极申请便民服务圈的打造,已经制定了一个试点实施方案,选取12个本地比较成熟的社区作为首批试点,比如黉门社区、新南街社区。”张晏表示,围绕便民生活圈和未来公园美好社区建设,成都今年还将打造38个邻里中心、20个社区商业综合中心、365个社区消费场景。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