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发展与展望论坛在西财成功举办

2021年07月08日 14:55: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本网编辑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8日讯 2021年7月7日第五届发展与展望论坛:绿色·人才·区域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举办,会上还发布了课题组编写的《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0)》和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晓西教授的著作《川江蜀居弥-情系西财十二载》。

“发展与展望论坛”作为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的特色论坛,自2017 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2021 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及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十四五”开局之年。本次发展与展望论坛采用圆桌研讨会的形式,聚集了众多从事人才发展、绿色发展、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领导,围绕“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发展”、“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议题进行跨界研讨与交流,探寻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开幕会上,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卓志教授对第五届发展与展望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致开幕辞。卓志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论坛召开的背景及主题,总结了西南财大近年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绿色、人才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他表示,发展与展望论坛已经成为我校搭建的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端交流平台,他相信此次群英汇聚的学术盛宴,一定会产生支撑人才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火花和真知灼见。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李丁教授主持开幕式。

西财发展研究院智库影响力凸显 再添两位特约研究员

国务院参事、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教授回顾了发展研究院作为智库的发展历史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他提到,西财发展研究院已经打造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人才、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智库品牌,接下来还将在西部高等教育领域推出新的研究报告,希望能够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发展贡献新的智慧。他表示,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新格局,西财发展研究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作为智库的影响力和服务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苏格教授就“审时度势,下好先手棋“发表了主题演讲,苏教授指出,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国际稳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合作还是意识形态对抗?国际社会发展面临重要抉择。苏格教授指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必须坚持自己的战略自信,下好先手棋,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研究员首先对当前成渝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的新背景和新挑战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西南财大和发展研究院近年来在“新财经“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社科文献出版社在组织建制方面的改革。他表示,领衔新的职位意味着承担新的责任,今后社科文献出版社将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开展新一轮的战略合作,为培养新时代财经新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史代敏与西财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辉耀为苏格教授和王利民研究员颁发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李晓西教授新著作《川江蜀居弥-情系西财十二载》发布 绿色发展有了决策参考

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晓西教授发表了主题发言。他首先代表发展研究院对学校的支持和各界朋友的关注表示了感谢,并隆重推介了自己的著作《川江蜀居弥-情系西财十二载》。本书回顾了发展研究院12年的建院史和做出的重大成就,包括举办了都江堰论坛、组建了亚太研究中心、完成了国内首本绿色金融报告、开展了绿色产业发展研究等,为四川省和全国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诸多决策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涵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 他说李晓西教授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中国市场化理论的先驱,创办发展研究院以来在绿色发展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非常卓越。李涵教授表示他参与了李晓西教授《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识与全球合作》的英文翻译,他认为这本书的学术水平非常高,感受到了李晓西教授深厚的魅力,看问题比较厚重的历史感,尤其是深刻感受到了李晓西教授的治学风格,对年轻学者非常有启发。李涵同时希望与发展研究院加强在科研方面的合作,尤其在绿色发展领域,希望能够取得更多合作研究成果。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回忆了与李晓西教授的相识,肯定了绿色、人才和区域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如何构建起人民立场和资本发展相统一的中国特色金融体系至关重要。他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对绿色金融的思考。 第一,从制度构建上加以完善。制度构建主要着力解决绿色经济外部性和经济主体动力激励相融的机制。第二,绿色经济的发展要聚焦于产业,绿色经济发展涉及到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怎么样将现有的产业构建为产业链齐全的绿色发展体系,每一个地方面临的选择不一样,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施路径。第三,从金融的角度讲,怎么样创新产品,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分散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很重要。

《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0)》发布 成渝双城经济圈人才发展备受关注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就图书出版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四川人才发展报告》这一高端智库成果的发布表示祝贺,并强调了这一系列成果的出版对于四川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研究保障。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涛教授主持发布了《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20)》,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介绍。该报告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CCG、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智库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一线管理者共同编写完成,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继2017年、2018年、2019年后连续第四年推出聚焦四川省人才发展的智库研究报告。报告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将理论、政策与实践相结合。分为6个部分,包括总报告、成渝特稿、管理实践、政策研究、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共18篇,特别邀约成渝两地人才发展研究专家,精心策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发展专题。其中成渝特稿篇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以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与策略;二是聚焦高校工程类人才,以成都和重庆三所工科大学为例,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工程类人才培养;三是立足于汽车产业,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人才发展;四是重视金融产业,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人才发展与培养。

四川省委网信办机关党委(人事处)专职副书记刘海燕发言,刘海燕从四个方面概述了网信办的主要工作:研究一个报告,即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合作的关于四川网信人才的课题报告;建设一个平台,即四川网信人才综合培养平台;开发一个职称,即网络信息安全工程技术职称;开展一轮合作,即网信方向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刘海燕肯定了发展研究院在人才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影响力,她表示,此次与发展研究院关于网信人才的合作研究侧重于网信人才指数体系研究,将填补全国这一领域的空白,有望迎来四川网信人才发展的新高潮。希望今后能够与西南财经大学深化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的研究。

四川省科技厅一级调研员王建红对四川省科技人才和外专人才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进行了介绍,并且以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例对四川省近年来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方面的探索进行了分析。

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出副处长王堤重点对“蓉漂“品牌的内涵、产品矩阵和相关的政策保障进行了概述,他表示, “蓉漂”文化能够有效彰显成都重视人才、渴望人才的城市氛围,有效提升人才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让“蓉漂”与成都这座城市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诸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气氛温馨热烈,产生了精彩的思想火花。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成渝地区人才发展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张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