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岁的杨正双是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的一名来自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2017届毕业生,在校时所学专业为摩托车维修服务业。现已于成都川宇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就业,每月工资大约4000元左右。在学校老师对其进行回访时,杨正双表示现在的工作强度适中,待遇好,与同事相处也融洽,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杨正双憧憬着再过一些日子,打算在城里按揭一套80平米的房子,把父母也接到城里来,他非常感谢学校对自己的栽培。
杨正双家住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林家湾,母亲患病,常年待业,父亲靠零工维持家庭基本开支,家境十分贫寒,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杨正双通过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培训—就业—脱贫”的方式,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实训中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一技之长,务工收入低,就业渠道窄,是许多贫困家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学习到了实用的就业创业技能,才能真正的摆脱贫困,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依托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已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786人,贫困家庭学生4980人,近两年贫困学生毕业就业的情况,目前贫困生已就业95%,人均月薪3300元,学校对贫困生增加了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增强用人单位接收高校贫困生毕业生的积极性。
学校负责人张小南表示:“脱贫攻坚,教育先行。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旨在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使职业教育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而学院实训基地项目能够全面顺利建成,多亏了农发行的政策性资金的大力支持”。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汽车实训基地
据了解,早在该项目启动初期,2016年3月,农发行德阳市分行就以股东借款的方式向该学院注入了5000万元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助力学院及时动工修建实训建设基地。为帮助学院尽快建设实训基地项目,重点加大对汽车、摩托车维修服务业、种养业等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解决更多的困难学生和社会困难人员的培训,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助其真正的摆脱贫困,农发行德阳市分行再次向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投放了7000万元的教育扶贫信贷资金,并于近日全部支付到位,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学院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设备等相关费用。项目现已覆盖在校学生14884人,其中贫困人员1813人,占比12.18%。
改穷相、拔穷根,扶贫是一场来不得半点含糊的硬仗,农发行1.2亿元投贷结合的政策性金融资金,强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实训基地项目快速全面建成,竭力助力地方“造血”式扶贫“斩”穷根。(胡小庆 刘韵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