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助力产业扶贫,为会东县生猪产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2020年06月17日 16:04:41 来源:四川新闻网财经频道综合
编辑:本网编辑

  6月伊始,会理县14万头生猪现代循环产业仔猪繁育基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振奋,在农发行信贷资金的有力推动下,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而就在毗邻的会东县,另一座现代化生猪生产基地同样在农业政策性金融活水的浸润下焕发生机。6月2日,随着农发行会理县支行首笔贷款9890万元的成功投放,“会东县商品仔猪繁育场建设项目”建设面临的融资难题被迎刃破解,两县生猪产业深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地理位置相邻的会理、会东两县,依托气候、资源及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位列凉山州“第一梯队”,在这片产业发展的热土上,蚕茧、艾草、石榴、黑松露和无公害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旺盛。其中,以生猪繁育为代表的养殖业,作为有力带动县域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的“发动机”,被地方政府列入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入驻,也为生猪产业整合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渠道保障。

  但同时,产业化龙头企业因承办项目较多、范围较广,且对项目的实施主要承担技术及优势资源的注入,导致其对项目固定资产建设的融资意愿不强,由龙头企业融资、承建并运营的模式不再适宜。建设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导致会东县商品仔猪繁育场项目建设进度迟缓,产业发展成效难以显现,如何有效协调各方实现合作共赢成为破题关键。

  得知该项目融资面临的实际困难,农发行会理县支行秉承党建引领的发展理念,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业务发展总体要求,自今年二月以来,依托地方党政与项目实施方及产业化农投企业开展多次对接营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业务推进,以前期会理县生猪产业运营的“国企承贷+租赁养殖+租金还贷”模式为突破口,开展推广运用,最终实现实质性突破,于2020年4月30日获批产业扶贫贷款1.2亿元,专项支持该项目建设。在为企业解燃眉之急的同时,推动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养殖户最终获益的产业发展目标。

  目前,坐落在会东县鲹鱼河镇笔落村柴头坪子的繁育基地初具规模,标准化、科学化的繁育车间已实现运行,全自动生产线等相关设备正有序入场安装。“从6月开始,每天都有仔猪入栏,预计今年可以达到繁育仔猪3万头,最终育肥上市3万头的生产目标。”项目实施方会东粮油收储公司总经理刘毓强向笔者介绍,作为“国企承贷+知名养殖企业租赁+租金和综合收益还款”模式的又一成功推广,项目以具备承贷能力及综合收益的国有企业作为项目借款人和建设方,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租赁项目设施并开展生产经营的方式运作,有效整合项目实施方综合收益及专项奖补资金作为还款来源,为项目顺利建设投产并实现可持续经营保驾护航。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将达到生猪年出栏22万头,最大出栏量约30万头的稳定产能。

  同繁育基地一道,40余座代养场如雨后春笋般被建设起来,据悉,仅在建设较为集中的鲹鱼河镇和姜州镇就有近20座代养厂及家庭农场即将投入使用。“企业+农户”代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产业龙头对家庭农场的技术帮扶,对回购渠道的兜底保障,生猪调出大县专项奖补资金的及时注入,帮助农户彻底打消生猪认养的后顾之忧,预计今年将为认养户带来每头育成肥猪近300元的产业红利。与此同时,项目将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为5户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并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更加稳定的工作岗位,最终实现每人每年不少于5000元的增收目标。以此为基础,支行将积极引导企业帮助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实现就业,有效巩固后续帮扶成效。

  作为生猪地缘产业“拼图”的关键一块,会东县商品仔猪繁育场建设项目的落地生根,将同会理县生猪产业一道实现“双擎联动”,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助力凉山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决战奠定坚实基础。(张开兵、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