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真情映初心·邮储全川行”系列报道(十九)
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服务乡村振兴 以实际行动助力花椒产业发展

2019年11月12日 16:41:07 来源:四川新闻网财经频道综合
编辑:本网编辑

  近年来,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不断强化产品创新,陆续推出助保贷、政银担、惠农易贷等10余个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涵盖了强抵押、弱担保、纯信用的全产品序列,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特别是针对“三农”客户缺乏有效抵押物,小微企业、农户缺乏信用信息等问题,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涉农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市场、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的专项对接,逐步搭建了“银政、银担、银保、银企、银协、银邮”六大合作平台,有效解决了客户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累计投放创业就业贷款3.80亿元,占全市创业贷款投放总量的85%,在全市同业和全省邮储银行系统中均列第1位。率先在全市开办“两权”抵押贷款,累计投放贷款2.44亿元,在全市同业中排第2位。

  花椒解救“荒山林”

  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距内江市东兴城区约3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4763元,被列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15年,当地村民卿登科为响应政府返乡创业号召回到家乡开启创业之路。他通过对上塘坊村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行考察,发现这里大片的撂荒土壤适宜种植喜温耐旱的花椒,于是成立了内江市东兴区万丰鼎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荒山、荒坡,开始大面积种植九叶青花椒。通过5年的经营,卿登科的合作社完成了11000余亩的荒山治理,如今的上塘坊村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花椒树成林,花椒产业基地发展不仅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村民劳务收入,还盘活了当地的撂荒地,让闲置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上塘坊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由四千多元增长到两万余元。通过产业帮扶,上塘坊村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6年成功脱贫,上塘坊村也成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上塘坊村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四好村”,同时被评为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迎来邮储“及时雨”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让卿登科既高兴,也忧愁,高兴的是花椒产业在不断壮大,相亲们就会不断增收;忧愁的是树苗、肥料、包装原材料等需求量不断增大,需要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多,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贷款”,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但这个想法很快被他自己否定了,去银行申请这么大金额的贷款肯定会需要抵押物,自己目前根本没有合适的抵押物。但他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几家银行的电话,不出所料,都因贷款金额较大,没有合适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而被拒绝。挂完电话,卿登科眉头紧锁,农业发展道路就这么难吗?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来了邮储银行的“及时雨”,“卿先生,您好,我是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的工作人员,上个月我们一起参加了全市的银企对接会,了解到您的合作社是种植花椒的,我们银行目前有一款种养殖贷款产品,专门针对向您这样的客户,你有兴趣了解一下吗?”卿登科没有抱任何希望,随口一问:“你们这个产品需要资产抵押吗?”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工作人员回答到:“我们这个产品就是考虑到现在农业方面的固定资产抵押很困难,所以在担保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和创新,用土地流转经营权做抵押就可以贷款。”卿登科眼前一亮,心想这可真是“及时雨”啊!便登记了相关信息,当客户经理介绍完贷款产品的详细内容后,他心里半信半疑,贷款究竟能不能通过审批还是未知数,况且办理银行贷款需要提供很多材料,手续复杂。一想到这里,无助感再次涌上卿登科的心头。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天中午,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的客户经理就给他回了电话,下午就到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资金需求非常急迫,又尽量优化贷款流程,一方面把收集到的资料迅速整理并上报;另一方面,把原本需要由卿登科拿到政府盖章的资料,统一交给银行客户经理拿到政府盖章。这些举措缩短了贷款办理的时限,从贷款申请开始不到十个工作日的时间,500万元贷款就通过了审批。现在,卿登科每次说起邮储银行的这笔贷款,都非常激动,他说:“这笔钱真的是甘霖,解决了我们合作社的燃眉之急。现在国家在“三农”板块的政策挺好,但真正落地还有一个过程,而邮储银行走在了最前面,也最接地气,落地的产品也让我们这些合作社真正受益,对邮储银行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据悉,内江市东兴区万丰鼎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只是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今后工作中,邮储银行内江市分行将继续深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加快完善事业部运作机制,夯实现有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着力培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能力,为全力助推内江市区域经济发展贡献邮储力量。

  (李燕霞、龚珂加 邮储银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