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中国版图,大巴山自西向东横贯西南地区。山高沟深,与外界阻隔,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被国家纳入重点扶贫开发计划。四川巴中,正处于这片贫困地区的深处。
一代代巴山子孙,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热潮中,拼搏、奋斗,自强改变山乡的贫穷和落后。这其中,有一支精干的力量,始终与贫困百姓同行奋进,不离不弃。以产业扶贫为依托,带动新农村建设;以就业扶贫为动力,激活农村新生力量;依托惠民政策,激发群众自力更生,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以派驻骨干坚实力量深入乡村基层,从内部助力,使贫困村旧貌展新颜!
这支力量就是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坚持“精准扶贫”数年如一日,化作行动润物无声。走进巴中,看贫困村日新月异的面貌,从贫困户逐年改善的生活中,从致富带头人口中,从脱贫奔康百姓的笑颜中,记者收获了一个个鲜活动人的事迹,看到了乡村兴则国家兴的变化和希望,更感受到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不负时代助力脱贫的一片赤诚初心。
根植岳王村 无悔扶贫路
“辣妹”书记摸清家底、搞活产业
2015年4月,张芳作为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派驻岳王村的第一书记,怀着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忐忑心情,开启了4年的驻村扶贫之路。
“张书记是男儿性格,说话声音大,敢说也敢做。”岳王村村支书肖德国对张芳的“辣味”深有体会。
2015年12月,张芳接到通知:年底前全面核对贫困户基本信息,全面完善四川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
“一周时间,完成对全村55户贫困户203人的走访,准确摸清基本信息。”张芳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山高沟深,村民住居分散,冬雨连绵,道路湿滑,部分贫困户因各种原因没有在家,要在短时间里逐户走访、逐人核对信息,很多村干部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扶贫工作不能等、不能拖,加班加点都要完成。”张芳立说立干。
“晚上10点,她还在入户调查,很少见这么拼的。”村民黄永兰说,张书记不仅自己很拼,对队员要求也很严格。当年轻队员走肿脚而抱怨时,她斩钉截铁地说:“一个男子汉,难道还不及我一个女人?今天抓紧完成任务,明天好做其它工作!”就这样,通过张芳的精准排查,精准识别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44户157人。
“2组38户村民不通公路,120户人畜饮水困难,10余户人因病致贫,全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仅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张芳了解到岳王村的贫困现状后,顿感责任在肩。
随即,与镇、村干部及贫困户多次商议后,张芳邀请区农发局专家为岳王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数易其稿,制定出岳王村精准脱贫规划。
蓝图绘就,干在实处。张芳组织村民代表前往高店子等5处示范村参观学习,让“巴山新居+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脱贫模式深深嵌入村民脑海;带领村民代表赴绵阳市三台县灵兴镇考察麦冬种植项目,寻找产业发展出路。
张芳组织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工作双向承诺书》,明确脱贫目标职责。成立岳王庙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平台、两保底、三分红”的稳定增收“123”机制。流转土地种植沃柑500亩,新建蓄水量20万方的水库一座,养殖鸭嘴鱼20万尾,为村里产业发展寻找出路。
有了产业却没有启动资金,正当大家满面愁容时,张芳的“娘家”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雪中送炭,发挥金融机构优势积极为农户协调申请贫困户惠农贷款,共争取22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有效破解了岳王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
贫困户刘正银就是受益群众之一,他感动地说:“妻子重病,儿子要读书,家里没钱,在张书记的帮助下,现在养母牛、种莲藕、网箱养鱼,仅养鱼年收入1.2万元,妻子也已病愈,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经过三年的拼搏和发展,岳王村通过区自查、市验收、省验收三次大检验,顺利脱贫摘帽。巴山新居建设顺利完成,19户71人享受易地搬迁入住新居;85户享受土地增减挂钩项目,98户享受C级危旧房改造;全村9口堰塘得到整治,聚居点广场建设完工;3.3公里生产生活道路硬化,新建环村道路4.5公里;自来水管网延升至村部,500多名村民生活用水困难得到解决……
张芳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以张芳为代表,近年来,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在助力贫困村脱贫工作中不断输入人才力量,共计帮扶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2个,共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12人,全行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72人;所帮扶的贫困村累计退出3个,2019年预脱贫村累计帮扶贫困户462户1546人;截至2018年11月30日,累计成功退出419户1430人。
育才“两代人” 扶智拔穷根
邮储人守护上学梦、树道德新风
在孟山村村委会,一间教室门口挂着“南江县和平镇孟山村小学”的牌子,几个6、7岁左右的孩子正在上课。
“好好学习才有出息,爸妈不用再外出,全家人才能幸福的在一起。”陈丽(化名)在出生还不到两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家中只有生病的外公、外婆,每逢过年才能全家团聚。
孟斌是村里唯一的老师,三十余年教授两代人,他感慨:“在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的帮扶下,不少穷苦孩子圆了上学梦,还成了才”。
“扶智+扶志”,从娃娃抓起。多年来,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解决了村里部分留守儿童午餐问题,改善了山村教学条件。”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派驻孟山村的第一书记杜迎春说,学生有专门的食堂,饮食安全、运动场所和设施。除了教育扶贫,在医疗、产业、环境、村容村貌等方面,邮储银行也不遗余力的帮扶和改善。
在孟山村,一家特色银行受到当地农民的点赞。“只要做好事、爱惜公益设施、爱护环境卫生等就攒积分,就能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很踊跃,村里充满了和谐的生活气氛。”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是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与村支两委携手创办“道德银行”,开展积分兑换和表彰活动,使群众自觉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在孟山村设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会诊医疗服务站,去年免费为8位患者实行了远程会诊,深受群众好评。
“以前村子脏乱差,路过的人都避而远之”。通过开展“两个消灭”村民孟大强说,如今全村基本无白色垃圾,村民室内室外整洁美观,全村基本无土地撂荒现象。
去年6月底,全村74户危房改造完毕,每一户都达标规范。此外,全村5个聚居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解决了46户群众安全住房,农户陆续开始装修、入驻。
“村子越来越有凝聚力啦!”村民们表示,最爱的还是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携手改造的“孟山村百姓大舞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还能开会议事,举办活动,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
在离开孟山村的路上,记者看到500余亩流转的土地已成功栽植茶叶、果树,开始发展产业。这是近年来,通过驻村干部们实地考察,有针对性的打下产业发展基础,“等到丰产了,这里的百姓家家都能参与产业劳作,年均收入都能翻番!”杜迎春坚定的说,眼中充满希望的光芒。
果树产业兴 九乡百姓富
企业家借“金融活水”助村民就业
在青浴乡玉坪寨村的山岭上,雪白娇嫩的李花,在夏日骄阳的映射下,花香四溢,一浪接着一浪。谁也不曾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2014年10月,从事农机具生产的李禄海,凭借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成立四川省禄海农业开发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了李子苗木、枳壳苗,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变得生机勃勃。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培植呵护,漫山遍野的李子树与枳壳即将进入投产阶段,然而资金却成了生产经营的“拦路虎”。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邮储银行通江县支行为他们投放了200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资金的投入,让施肥、除虫、修剪等经营工作迅速开展起来,逐步打通销售渠道,公司的生产经营步入正轨。
“借助金融‘活水’,我们壮大自身,再带动周边的百姓都发奋图强!”禄海农业开发公司副总张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流转土地3500余亩,实现收入180余万元,解决玉坪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38人、非贫困户75户115人的就业问题,用工量辐射周边9个乡镇,实现年人均务工收入近1万元,带动青浴乡1100余户发展庭园经济,人均年增收500余元,为乡亲们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李禄海感慨,邮储银行对我们广大返乡创业者来说,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后记:
从贫困村整治入手,抓党建引领强根基、发展产业稳增收、道德银行树标杆、技能培训促就业、教育扶贫展未来,坚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主线。邮储银行巴中市分行将金融精准扶贫与普惠金融有效结合,坚持“六大创新”,以产业扶贫不断增强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扶贫之路,为新农村建设描绘了美好的“巴山富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