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就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着手探索通过债权项目联合管理的模式帮扶困难企业,化解信用风险,维护银行债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原银监会提出债权人委员会工作机制后,按照监管要求,协会组织会员单位从债权项目联合管理过渡到债委会工作机制。截至2019年4月末,协会已帮助协调组建重点企业债权人委员会35家,债权金额2515.43亿元,涉及56家会员单位。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和债权人会议100余次,协调推进解决了一大批重点企业的风险化解处置问题,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实现16家企业信贷违约风险基本消除或违约态势得到控制,涉及融资金额近1863亿元,有效维护银行债权并遏制金融风险,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项机制,确保债委会运作有效。一是制度规范运作。先后制定了《风险项目联合维权管理办法(暂行)》《债权项目联席会议工作办法》和《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办法》《市场退出类企业金融债权保护办法》《帮扶困难企业尽职免责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债委会工作原则、流程、责任以及成员单位职责等内容,增强联合帮扶、一致行动、统一授信等方面的协调性和约束力,强化工作执行。二是实行工作月报。及时了解各债委会动态,主动掌握项目企业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分析研究帮扶措施。按月编报债委会工作情况报告,反映项目企业出现的经营、诉讼、执行等方面异常问题30多个,提出对策建议、发出风险提示等20余条。三是强化通报约束。积极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对消极参与债委会、违反债委会约定、单独行动和单方面行为的银行机构进行行业内部通报。同时,实行“失信债务人”名单管理,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四是总结推广经验。围绕债委会相关工作,先后组织专题交流10余次,编写《四川银行业困难企业帮扶案例》,对7家典型困难企业的风险成因、金融帮扶措施、成效经验等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案例汇总,使债委会工作成功做法经验化、系统化,为会员单位做好债委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四方联动,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在政策支持、流程协调、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强与地方党政、行政事业单位、兄弟协会以及专家学者的沟通和合作,探索跨部门、跨地区工作联动,深入推进银行债权维护和困难企业帮扶工作,促成债委会工作有效合力。一是积极争取地方党政、行政事业单位支持。如,泸天化集团是国内天然气化工产业的重要成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债委会成立后,一方面,积极争取地方党政和监管部门对债转股工作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统一思想和认识,坚定实施金融帮扶,帮助企业迅速摆脱困境。泸天化集团债委会工作的顺利实施,得益于相关各方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顾全大局、协同推进。二是加强与兄弟协会的合作联动。如,积极推动四川省银行业协会与重庆、福建两省市兄弟协会以及债权银行的多次协调,2家重点企业债委会跨省组建成功,工作取得有效进展。三是每年邀请金融、民商法学专家,以及四川省高院、成都市中院和四川省房地产协会相关负责人组织进行座谈研讨,共同解决债委会工作中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企一策,化险解困促成共赢。维权和帮扶在债委会机制下是相辅相成的,协会始终强化责任意识,恪守风险底线,坚持维权与帮扶并举,协调推动债委会“一企一策”化解金融风险、解决企业困难,竭力实现债权银行、困难企业、社会民生的利益“最大公约数”,让债委会成为银行权益的维护者,企业解困的帮扶者,诚信社会的建设者。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发展良好,流动资金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倡导不停贷、不抽贷、不压贷、合理续贷,满足企业正常资金周转需求;对市场地位重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企业,积极协调债委会成员单位综合考量企业实际情况,调整授信品种和融资期限,降低利率和减免费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关联人,依法追责,维护银行业机构合法权益,着力守护诚信金融环境。如攀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钒制品生产企业和产业链最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受宏观经济下行以及钢铁、铁矿石等行业产能过剩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影响,从2011年起连续6年亏损。协会迅速牵头成立债委会,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债权人会议7次、银企互访3次、专题研讨2次,大力协调促成“金融帮扶一致行动+地方政府产业支持”协力帮扶格局。通过金融帮扶,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
当前,债委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其在维护银行债权和帮扶企业方面作用也愈发凸显。下一步,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将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落实银保监会相关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债委会运行机制,认真督导债委会制度执行,积极协调利益各方关系,着力提升风险化解和帮扶企业能力。同时,加强创新和实践,注重债委会平台升级,深挖功能,激发功效,将债委会这一问题解决机制推动打造成为集合问题解决、贷款管理、风险控制、产融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等内容的综合性、多元化工作机制,持续丰富债委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